新區、開發區、高新區和保稅區等經濟區的特點是以發展經濟為主,而統計工作往往被陷入80%的精力用于完成上級統計部門的統計任務,鮮有精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。導致統計工作錯位,地方領導不重視統計工作的囧境。
區別與傳統區縣的統計部門,經濟區的統計、經濟和企業服務往往是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主管領導,有條件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,需要重點考慮幾個問題。
如何避免數出多門,樹立統計數據的權威性?
在實際工作過程中,每個部門都會給主管領導報數或者分析報告,導致數出多門,數據難免打架,因為大部分數都是統計數據,給領導造成的錯覺是統計工作混亂,其實是各部門計算數據的口徑和分組不一致導致數據打架,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建立權威的企業基礎信息庫和企業分組口徑,樹立統計數據和統計部門的權威性。
人員編制緊缺,如何做到抓“大”不放“小”,滿足領導要求?
統計工作非常繁雜,統計部門人員編制非常緊缺。在傳統區縣,很多統計部門逐漸只抓“大企業”,放棄“小企業”,但是對于開發區來說,經濟增長是放在第一位的,規模下企業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后勁,也承載著地方的特色產業定位。由一套表中的“大”企業延伸到“小”企業,也是統計部門職能和部門價值的延伸,在人員編制緊張面前,如何延伸,就需要一套解決辦法和諸多手段。
如何服務好各職能部門,體現經濟部門的綜合職能價值?
經濟統計部門是開發區政府和所屬企業之間最重要溝通橋梁之一,通過經濟統計部門,開發區政府可以了解企業全方位經營信息,這些企業信息是開發區各職能部門工作決策的重要依據,因此,各兄弟部門經常需要從經濟統計部門拿數據,這種臨時處理數據的工作往往攪亂正常的部門內工作,而且這種臨時處理數據的工作特別多,時間上難以滿足要求,形成疲于奔命,反而被詬病。這么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,要改變這種境況。首先,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數據交換和共享的機制和平臺;其次,梳理每個兄弟部門所需要的數據,經過梳理后實施到平臺中,滿足日常數據處理要求;再次,建立一套數據處理工具,滿足臨時快速出數的要求。只有這樣經濟統計部門才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政府和領導,提升經濟統計的價值?
經濟統計的魅力在于能站在宏觀管理的角度看待事情的發展趨勢,諸如地方經濟的趨勢,產業發展的趨勢,并用于有針對性地輔助領導解決地方經濟管理過程中的招商、產業升級、地方特色產業提升等難點、重點、熱點和亮點問題。
經濟統計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統計數據的分析,實現地方經濟的事前預警和事中監控調度,我們一直在和各開發區政府一道探索:
統計如何更好地服務兄弟部門和領導?
統計如何支持GDP等經濟增長的要求?
統計如何支持招商?
統計如何提升地方的亮點?